《财政研究》马海涛等: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
发布时间:2024-11-28 浏览次数:次
马海涛,威廉希尔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崔馨予,威廉希尔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
张明昂(通讯作者),威廉希尔体育官方网站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
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“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”的任务,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此作出了系统部署。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解决当前财政运行突出矛盾、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。新时代以来,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,现代预算制度框架逐步完善,税制改革深入推进,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得到优化。然而,在当前财政运行“紧平衡”状态下,我国的财税体制仍面临诸多挑战,尤其是在政府间财政关系、基层财政运行和财税制度与高质量发展需求适配性等方面,亟待通过改革破除障碍、优化体系。
本文系统分析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起点、背景和任务。文章首先回顾了近年来财税体制的历史性进展,包括预算绩效管理的深入推进、全口径预算体系的建立、预算绩效管理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不断完善、以及地方债务管理制度的逐步规范;税制结构不断优化,“营改增”全面推开、个税由分类税制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转变、绿色税制逐步健全,涵盖五大类税种的现代税制框架初步形成。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调整取得重要进展,通过完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、优化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,为新一轮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其次,文章剖析了当前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关键挑战:一方面,财税体制尚未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,体现在创新激励不足、绿色发展支持体系不健全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不足等短板;另一方面,地方财政面临收入增长放缓与支出刚性增加的双重压力,土地财政困境和地方债务风险加剧,部分基层政府维持基本运转出现困难,制约了区域协调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。最后,本文提出了深化预算管理、完善税制结构和优化央地财政关系的具体方向,包括通过强化预算统筹,深化增值税和个税改革、优化消费税征收机制,培育地方税种、调整共享税比例和健全转移支付机制等,全面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,缓解地方财政困境,为提高财政可持续性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力保障。
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,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出发,提出了具有鲜明针对性的改革思考:系统总结新时代财税体制改革的成就与经验,为新一轮改革提供历史参照;聚焦财政体制与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适配性问题,明确了财税体制改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方向;提出解决地方财政困境与债务风险的路径,特别是在当前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的背景下,本文强调,通过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要部署,优化预算、税收和央地关系三大制度体系,可实现财政体制的系统性优化与整体性突破,从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的财政支撑。
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聚焦于健全现代预算制度、完善税制结构和优化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三大方面。在现代预算制度建设中,强调健全财政资源统筹机制,将行政权力、政府信用和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面纳入预算管理,深化零基预算改革,优化支出结构,提升对民生和国家重点战略任务的保障力度,并加强地方债务监测与管理,推动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。在税制结构方面,提出深化增值税改革,完善直接税和间接税体系,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,同时研究适应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的税收制度。在优化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方面,建议通过培育地方税种、调整共享税比例、减少中央委托地方代行的事权以及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机制,提升地方政府自主财力和财政管理能力,为高质量发展和财政可持续性提供制度保障。
(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)
参考文献引用格式
马海涛,崔馨予,张明昂.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[J].财政研究,2024(8):3-13.
审核:陈士平